找到相关内容662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量理宝藏论

    心意专注为实有,无具颠倒之因,若是一可现境,则同时同住处之其余人亦应可现见。以其可现见境无差别故。喻如:现见一切瓶相。释量论云:「彼相若异者。余应如是知。」  【是义相亦若不见,身之内二颠倒相,恒常相属故,若谓他人不了知】假如说「总义」与「幻相」二者既成立实有境,然而是处于身体内之义,亦依(身体内)不现见原则下,他人之无法现见,二者与之心相属之故。  【身之内,非可现境,彼故心识亦不见...

    明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02838040.html
  • 印度佛教简史略说

    此后,龙树最得力的弟子提婆,以及无著,世亲,师子颊等人继续弘扬大乘学说,使大乘佛教得以广泛的传播,至此印度佛教也进入了发展的顶盛时期。   法法因缘法,佛教的传播也不离此法则,佛教的教义反对论,四种姓而创制众生平等说,在演变发展中,皆受到种族制,论的阻碍。到公元七世纪后期,神教吸收了佛教理论来充实他的不足,所以他以新的姿态崛起。而佛教由于缺少人才都失去了创作力,没有及时的加入新鲜的活力,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5360514.html
  • 无常与无我

    。”人生的“如实相”,确是如此。   与无常论连带而起的便是无我论。寻常人认七尺之躯为,印度诸外道多说有“”。佛则以为一切有情之生命皆由五蕴合成。五蕴复分为二:一、物质方面:即色蕴,亦名为“色”...“离蕴”说(求于五蕴外)。例如道教所说有个元可以从口里或额门里跑出跑进,又或尸解后成了神仙来往洞天福地,又如基督教说的灵魂永生,当时印度外道所谓,亦即属此类。此类神论,在事实上既绝对没有...

    梁启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062499.html
  • 《集量论》略解(十)B

    —“他”就是别的事物,比如说床、席等。“他”本来是“别的事物”,但在这儿,数论派的本意是“”,也就是说,言陈是“他”,意许是“”。“”包括“”和“假”,按数论派的说法,这里的“”是,但佛教徒可不承认,所以数论师这儿用了“他”。因为数论派用了个“他”,但“他”有的是积聚性的,如桌椅板凳等,而有的“他”是不具积聚性的,数论师就认为“”是不具积聚性的。数论师的本义是想成立不具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2054738359.html
  • 佛陀的啟示(二)

    見巴利文學會版《清淨道論》第五一零頁。   四:見一九二二年阿路葛瑪版大品第一零頁。   第六章 無論   一般用到「靈魂」、「自我」、「個」或梵文裡的「」( Atman)(編者註: Atman其實只是「」的意思,一般均譯為「」,沿用已久,但是否與奧義書及吠檀多之哲學相符,甚可置疑。)這些字眼的時候,它們所提示的意義是:在人身中有一恆常不變、亙古長存的絕對實體。這實體就是那千變萬化的現象世界...

    顧法嚴居士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004739045.html
  • 瑜伽的宇宙观

    打破"三德"平衡的动力,便是""。""是与原初物质同时存在的高级的意识形态,是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,,它是永恒不变的,既不创造也不被创造。"三德"平衡时,""与原初物质(自性)合而为一,宇宙处于混沌状态;一旦平衡消失时则开始发生变异,就脱离自性,成为观照者,宇宙万物开始产生,而并不参与万象产生的过程。《数论颂》中则进一步阐述了由原初物质到世间万象产生(变异)更详细过程的"二十五谛"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178548.html
  • 论藏传佛教逻辑中的“非充足理由”理论

    被他所用,因为是聚合物”之论式时,“能被他所用”的“他”在此论式中具有两层意义。一层代表着具有无常性质的“假”,即一般的人;一层代表着具有绝对自由、绝对独立和绝对常住性质的“”,它代表着超然的...;第三、如果不能被人所用,那么就必定不是聚合物,如兔角等(理由的第三项条件成立)。如果这里的“他”意指着“”,那么这个论式就不能被佛教徒所承许,因为,眼睛等事物虽然是聚合物(理由的第一项条件成立)...

    达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123873788.html
  • 西洋中国印度哲学的概观

    之见,与数论同仅承认之独立存在;且每一有情,皆 各有一普遍之也。无论大梵、,悉为人之所不可思议,以见闻莫及而推理亦不能证之也。宇宙之所以成者,不思议之之所以变化而幻现出者也;譬幻师能演木石为象马之幻境,又如梦中能现种种人物。大梵既巳幻成此宇宙矣,著欲得解脱时,非用修持方便以冀还归此不思议之不可也。迨至佛教小乘学说行时,乃不仅否认梵,而亦无之,独取变化幻现之心、色诸法而已。二 ...

    太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845066.html
  • 人无我论

    外道称住于身中的自我为“”(),“有人言:在心中,微细如芥子,清净,名为净色身;更有人言如麦,有言如豆,有言寸半,有言一寸,初受身时最在前受,譬如像骨,及其成身,如像已庄;有言大小随人,身死坏死,此亦前出。”对(灵魂)有多种猜测,盖多据禅定中的主观体验而建立。提婆《百论·破神品》谓婆罗门教僧佉(数论)派立“”为生命主宰,说“常觉相,处中常住,不坏不败,摄受诸法。”当代哲学、人体科学者...

    佛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90338933.html
  • 佛教学说的思想体系

    、胜论都是。数论二十五谛中根本二谛为和自性,由欲求受用,自性便为他变生了余二十三谛,因受用而被缠缚,因厌患缠缚而求解脱,解脱即是从二十三谛解脱离自性而独存,所以它是无神论者。或问既然立有""为何说为无神论呢?当知数论的我是以,名为,即等于一般宗教所说的灵魂。但他除对每一人的每一之外不更建立创造世界人类的天神,而说流转是之自求受用,解脱是之自求独存,均与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0062035.html